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福利人口學
WELFARE DEMOGRAPHY 
開課學期
96-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薛承泰 
課號
Soc5049 
課程識別碼
325 U51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社207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62welpop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由於社會福利之主體為「人」,人口之特質與變遷,從微視的角度來看,可反應當下人們對福利之需求與問題;從宏觀的角度,則可了解未來福利理念與政策的可能方向。尤其是台灣在過去五十年因生育率的快速下降,經歷快速的人口轉型;未來的三十年又面臨快速的高齡化;因此,本課程將強調福利政策與人口特性的關聯,課程一開始將先介紹基本人口學概念、台灣人口基本現象與趨勢,然後再進入討論幾個重要社會福利議題(如家庭結構變遷與貧窮),及其相關理論與研究。如為研究生,則希望能加上實際操作訓練,以發展成為論文為導向。

課程內容
1. 導論:台灣當前的學術研究與福利政策關係
2. 基本人口學概念介紹
3. 台灣基本人口現象與變遷
4. 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
5. 家戶組成與家庭結構
6. 貧窮概念與貧窮測量
7. 單親家庭,兒童,老人及其貧窮
8. 社會政策與貧窮

 

課程目標
課程期待主修社會工作同學在既有福利理念與實務之認識下,增加科學判斷與拿出證據來的能力;對主修社會學同學來說,認識社會福利乃社會學之範疇,在研讀理論之餘,也能夠注意社會學理論的實踐,了解當下社會現象與問題,並培養分析之能力。總之,福利政策良窳的判準應該建立在最大可能實踐性與最小範圍後遺症之上,唯有透過可靠學術研究之累積才有可能突破政治分贓或官大學問大的社福政策,本課程試圖努力的,即是提供一些批判的觀點與實證分析的能力。 
課程要求
本課程以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大學部四年級學生或研究生為對象,選擇台灣當下社會福利議題當中最受到人口結構變遷影響者,作為討論的內容。同時,因社會福利政策的制定涉及層面相當廣泛,除了一般認知的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之外,其實還包括經濟、財政、衛生、教育、社會學與人口學領域;本課程試圖從社會科學角度,並且配合擔任北市社會局長期間所累積的經驗,結合政策與實務,針對台灣當下社會福利重點議題,來做介紹、解構、批判、整合與應用。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福利人口學參考文獻
人口1
王德睦
1999 「人口」,收錄於王振寰與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537-56。巨流。
王德睦與陳寬政
1988 「現代化、人口轉型與家戶組成:一個社會變遷理論之驗證」,收錄於楊國樞與瞿
海源主編,變遷中的台灣社會,頁45-59。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孫得雄
1997 「台灣人口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收錄於孫得雄、齊力與李美玲主編,人口老化
與老年照護,頁1-7。台北: 中華民國人口學會。
陳寬政、王德睦與陳文玲
1986 「台灣地區人口變遷的原因與結果」,台大人口學刊,9: 1-21。
Weeks, John R.
1996 "Demographic Perspectives." In Chapter 3, Popul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Concepts and Issues. 6th ed. N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Hirschman, Charles
1994 “Why Fertility Change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203-233.

人口2
王德睦
1988 「台灣地區嬰幼兒死亡率對生育率之影響」,台大人口學刊,11: 1-15。
李美玲
1990 「台灣地區婦女的生育步調與生育轉型」,台大人口學刊,13: 145-66。
陳淑美
1997 「人口成長、人口老化與人口問題」,收錄於孫得雄、齊力與李美玲主編,人口
老化與老年照護,頁39-66。台北: 中華民國人口學會。
陳寬政
1985 「人口轉型的形式動態」。台大人口學刊,8: 1-22。
楊靜利、涂肇慶與陳寬政
1997 「台灣地區人口轉型與人口老化速度之探討」,收錄於孫得雄、齊力與李美玲主
編,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頁15-37。台北: 中華民國人口學會。

家庭1
陳寬政、涂肇慶與林益厚
1989 「台灣地區的家戶組成及其變遷」,收錄於伊慶春與朱瑞玲主編,台灣社會現象
的分析,頁311-35。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薛承泰
1996 「台灣地區單親戶的數量、分佈與特性:以1990年普查為例」。人口學
刊17:1-30。
Cherlin, Andrew
1983 “Changing Family and Household: Contemporary Lessons from Historical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9:51-66
Curtis, Richard F.
1986 “Household and Family in Theory on Inequality.” 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 51: 168-183
McLanahan, Sara S. and K. Booth.
1989 "Mother-Only Families: Problems, Prospects, and Politic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1: 557-580.
Popenoe, David
1993 “American Family Decline, 1960-1990: A Review and Appraisal.”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5:527-555.
Teachman, Jay D., Lucky M. Tedrow, and Kyle D. Crowder
2000 “The Changing Demography of America’s Famili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1234-46.
家庭2
章英華與齊力
1991 「台灣家戶型態的變遷:從日據到光復後」。思與言,29(4):85-113。
徐良熙與林忠正
1984 「家庭結構與社會變遷:中美『單親家庭』的比較」,中國社會學刊 8:1-22。
齊力
1990 「台灣地區近二十年來家戶核心化趨勢的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0:41-
83。
賴澤涵與陳寬政
1980 「我國家庭型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中國社會學刊 5:25-40。
鄭麗珍
1999 「女性單親家庭的資產累積與世代遺傳過程」,台大社會工作學刊
1:111-147。
謝美娥
1998 「台灣女性單親家庭的類型、(人力)資源與居住安排之研究」,國立台
大學政治社會學報 28:117-152。
Bengtson, Vern L.
2001 “Beyond the Nuclear Family: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Multigenerational Bond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3:1-16
Berardo, Felix M.
1981 “Family Research and Theory: Emergent Topics in the 1970s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1980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May: 251-254.
McLanahan, Sara.
1985 "Family Structure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Pover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0(4):873:901.
McLanahan, S.S. and G. Sandefur
1994 Growing Up with a Single Parent: What Hurts, What Help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Orloff, Ann
1996 “Gender in the Welfare State.”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2: 51-78.
Smith, M. J.
1980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Single Parenthood: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s.”Family Relations 29:75-81.
Richards, Leslie N. and Cynthia J. Schmiege
1993 "Problems and Strengths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Family Relations
42:277-285.
Zimmerman, Shirley L.
1991 “The Welfare State and Family Breakup: The Mythical Connection.”
Family Relations, 40: 139-147.

貧窮1
王德睦與呂朝賢
1997 「人口老化與貧窮」,收錄於孫得雄、齊力與李美玲主編,人口老化與老年照
護,頁65-86。台北: 中華民國人口學會。
薛承泰
2004 「台灣地區貧窮女性化現象之探討:以1990年代為例」,人口學刊 29:95-122。台灣
大學人口研究中心。
Bradbury, Bruce
2003“Child Poverty: A Review.” Policy Research Paper No.20, Commonwealth
Department of Family and Community Services, Australia.
Bianchi, Suzanne M.
1999 "Feminization and Juvenilization of Poverty: Trends, Relative Risk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5:307-333.
Hagenaars, Aldi. & Klas de Vos
1988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overty.”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3(2).
Lichter, Daniel T.
1997 “Poverty and Inequality among Children.”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3: 121-45.
McLanahan, S. S., A. Sorensen, and D. Waston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Poverty, 1950-1980.”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Society 15(1):102-122.
Peterson, Janice.
1987 “The Feminization of Poverty.”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21(1):329-
337.
Pressman, Steven.
1989 “Comment on Peterson’s Feminization of Poverty.”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23(1):231-245.
Rank, Mark R.
2001 “The Effect of Poverty on America’s Families – Assessing Our Research
Knowledge.”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2(7):882-903.
Seccombe, Karen
2000 "Families in Poverty in the 1990s: Trends,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2:1094-1113.

貧窮2
呂朝賢
1996a 「貧窮的性別與婚姻屬性差異」,婦女與兩性學刊,6: 25-54。台北: 台
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1996b 「貧窮女性化與貧窮程度的性別差異」,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8(2)221-256。
李美玲
1997 「台灣老年女性的經濟處境與經濟安全」,收錄於孫得雄、齊力與李美玲主編,
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頁151-175。台北: 中華民國人口學會。
李淑容
1996 「由中美貧窮線現制之檢討論我國貧窮線之研擬」,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 161-
182。
陳建甫
1996a 「台灣相對貧窮家戶的現況與變遷」,社區發展季刊75:95-116。
1996b 「影響地區相對貧窮率因素之研究:以1984至1994年台灣縣市地區
為例」,社區發展季刊76:195-213。
張世雄
2001 「社會救助、新貧窮問題與多層次-多面向分析」,社區發展季刊 95:55-84。
張明正
1996 「台灣地區高齡人口結構之變遷與老人經濟自立性」,收錄於楊文山與李美玲主
編,人口變遷、國民健康與社會安全,頁1-30。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
(37)。台北。
張清富
1992a 「貧窮變遷與家庭結構」,婦女與兩性學刊3:41-57。
1992b 「貧窮類別差異的決定因素」,法商學報26:147-164。

薛承泰
2000 「台灣地區單親戶之貧窮:以1998年為例」,台大社會工作學刊2:151-189。
Duncan, G. J., and W. L. Rodgers
1988 "Longitudinal Aspects of Childhood Pover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0: 1007-1021.
Hagen Jan L.
1999 “Public Welfare and Human Services: New Directions Under TANF?”
Family In Societ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Services, January-
February, 78-90.
Lee, Yean-Ju
1994 “Sons, Daughters, and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in Taiwa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9:1010-1041
Stevens, A.H.
1999 “Climbing Out of Poverty, Falling Back In: Measuring the Persistence
of Poverty over Multiple Spell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34: 557-588.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末考筆試 
40% 
 
2. 
專題報告 
40% 
 
3. 
平時成績 
20% 
包括出席狀況10 課堂表現(如報告與評論)1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